2024澳门原料网1688
客服专线: 4006-518371 总机: 010-82251245/1246
建筑行业

建筑业工厂化:开创现代建筑业发展的新时代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逐年加大,建筑行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传统“人海战术”式的建筑生产组织方式,因为其对人工劳动严重依赖、简单重复劳动多、科技含量低,使得建筑施工行业作业效率普遍低下、原材料消耗大、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发严重,这种现场施工、现场砌筑、人随项目走的习惯性做法已经不符合当今世界“节能减碳”、“绿色环保”的发展要求,同时,由于传统、粗放的产业经营方式导致的高成本、低效率也极大地影响了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使建筑行业成为微利行业。如何才能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提升我国建筑业整体发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能真正与国际接轨,进而更好地参与世界竞争?借鉴国际先进企业的成功经验,国内众多有远见的建筑企业纷纷试水工厂化生产。
      一、什么是“建筑业走向工厂化”
      “建筑业走进向工厂化”即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工厂化。建筑业工厂化思想最早起源于欧洲,它是指以大工业生产的方式建造工业和民用建筑,通过建筑产品模块化和部品化,同时借助自动控制系统和机械操作,使建筑业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这种新型的工业化建筑施工组织方式,相比较于传统的工地现场生产模式,在保证施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降低作业人员要求、控制工程成本、落实环境保护等方面优势十分明显,它是对传统半手工半机械建造方式一次革命性的变革和创新。继欧洲各国之后,在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业工厂化得以很快推广,发展迅速。而在我国内地,由于政策鼓励不足、创新能力欠缺、技术成熟度不够、人工成本相对低廉等因素影响,建筑业工厂化在我国尚未得到大范围的推行和实施,在试水建筑业工厂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中,万科、中建系统、中铁系统等积极引领行业变革,作为第一批金戈铁马踏上工厂化征程的领军企业,它们以深化推进信息化和机械化生产为龙头,采用工厂化生产部品、部套、配件、现场装配的模式进行市场化运作,倾力打造安全精品项目,构筑了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新格局和新趋势。
      二、建筑业为什么要走向工厂化
      首先,“建筑业走向工厂化”是建筑行业市场竞争的需要。长久以来,我国建筑行业惯有的劳动密集、粗放经营的特征,使建筑企业的成长过于依赖外界环境,缺乏对自身内生能力的培养,在面临经济、行业环境变化和产业政策调整时,其发展脆弱的一面就立即凸显出来,缺乏稳定性和一致性。具体表现为:环境向好则发展迅速,政策不利就发展停滞。建筑业走向工厂化,从本质上提高了建筑企业自挖潜力、依靠管理创效的内在能力,它借助现代科研能力和信息化管理手段,进行批量化、组建化生产。通过生产产品的标准化、生产过程的集成化、生产的机械化以及工程建设的规范化,创新生产和组织方式,实现对工厂部品生产过程中安全、质量、工效、成本、环境保护等各层面问题的实时跟踪和控制,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管理和运作成本,保证了建筑企业可观的盈利水平。可以说,在通货膨胀形势愈发严峻、建筑企业招工难、用工成本居高不下、盈利空间日益缩小的今天,尝试 “工厂化”的组织模式,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工厂化形式,不失为一条能帮助建筑企业突破市场竞争重围,重塑市场竞争力的可行出路。
      第二,“建筑业走向工厂化”是弥补现阶段建筑业高技能劳动力短缺的有效途径。工厂化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装配的生产方式,不但缩短了建造周期,而且减少了对手工劳动和劳动技能的依赖。借助工厂化,大部分工作在工厂中进行,部品、部套制成后,通过集成运输到达工地直接进行模块化组装,大幅度降低了施工管理及现场操作的难度。一般来说,通过在工厂模块化的部品、部套生产后,工人的现场操作就仅是定位、就位、安装等步骤,相比传统的手工现场砌筑方式,标准化的工作流程既减少了对建筑工人的技能要求,也提高了工人施工操作的稳定性和熟练水平。另外,工厂化采用装配式工法施工,多采用吊车等大型机械代替原来的外墙脚手架,工人劳动条件得以改善,高空作业量大幅减少,操作过程可控性更强,也更有利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这种新的作业方式将改变人们对建筑工人在恶劣环境下进行高强度、高危作业的固有认识,在一定层面也是新时期建筑企业在人性化管理方面迈出的新步伐。
      第三,“建筑业走向工厂化”是建筑企业更好响应客户需求、满足客户个性化需要所必须做出的努力。“建筑业工厂化”通过工厂化精准的细节质量控制,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善产成品的结构精度,在组建整个模块时严格遵循质量标准规范化操作,因而能够极大地提升建筑产品的整体品质,减少建成后因质量纰漏产生的构筑物缺陷和大额维修费用,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户。另一方面,实现工厂化,也能够更方便建筑企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借助工业化手段,在工厂中进行部品生产和部套组建,然后把这些组件运到建筑工地进行组装,组建和组装工艺都充分考虑到客户要求,从而能高效地实现客户定制。比如:在房屋建造中,若客户对房屋节能要求较高,建筑企业就可以把很多节能的方案在工厂生产的时候,把它加进整个建筑物的组件当中去,帮助客户减少日后使用时支付的相关费用。
      第四,“建筑业走向工厂化”是响应国家“节能低碳”、契合产业“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发展主题的需要。现阶段,“能源短缺”、“环境破坏”、“气候变暖”等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问题,在这种环境形式下,生态建筑已成为世界大型建筑的主流。在我国,建筑业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对技术和管理缺乏创新性的探索,建筑能耗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并列为我国三大能耗,由此产生的能源浪费及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行之有效的改善。“建筑业走向工厂化”要求建筑企业在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的同时,积极发展和应用新型建筑材料,鼓励建造过程中采用经济适用的新型材料,重视就地取材和利用工业废料,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及节约能源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建筑业工厂化技术也有利于发挥工业化的优势,降低建筑物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国家已提出在2020年减少碳排放40%的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将进一步加快和推进我国建筑企业纷纷试水工厂化运作和努力发展“生态型建筑”、“智能型建筑”的步伐。
      三、“建筑业走向工厂化”要注意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建筑业走向工厂化”能够缩短工期、提高效率,有利于标准化和环境保护,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国外已经有相对成熟的技术,但在国内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及累积的实践经验都较为欠缺,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解决:
      比如,生产成本的问题。“工厂化”前期的厂房建设、设备购置、技术研发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要求企业能具备一定市场规模和业务量作为保障,以此来分摊和消化这些费用。但就当前建筑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市场“僧多粥少”,“揽活难”、“投标难”已成为建筑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施工企业所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对于企业生产组织来说,市场容量不足时也极易导致生产过剩,反过来也会大大增加其运营成本,“工厂化”效率提升所结余的部分成本也会于事无补,这也是解释国内目前为什么只有那些占据市场前列、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敢于试水、在工厂化上“敢为人先”的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建筑市场需继续加快行业内部整合并购的步伐,鼓励有发展实力的建筑企业集中社会资源,采用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或其他运营模式,提高市场集中度,让那些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中坚力量,成为行业创新和变革的引导者和推动者,从而更好推动中国建筑业整体向前发展。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也应尝试加大与同行或其他社会机构的合作力度,在固定资产投入和科技研发等方面积极寻求外界资金、技术、装备等方面的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借助高校课题研究资源、能力,与其他同行在工厂化前期加大合作力度,走一条“竞合创新、共赢发展”的道路。
       又如,政策与技术支持的问题。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促成其健康成长的土壤及其他外界条件都不可或缺,“建筑业工厂化”同样如此。而纵观目前国内的建筑产业,本身已存在一定的问题:市场秩序规范性不足,行业政策协调及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企业间恶性竞争、合同履约时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建筑业工厂化”的全面推广需要规范、完善的市场体制、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扶持作为基础保证。因此,在进一步倡导行业规范、净化行业环境的同时,国家应加快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创新,鼓励企业加强与行业间的联系,并主动介入到探索“工厂化”的队伍中来,发现适合中国国情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工厂化模式。另外,在科技研发方面,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研究和出台相关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那些旨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力提高的创新行为,以激发市场主体在技术研究与发展上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一来,企业在实际的运营管理活动中,也更愿意在业务创新和技术攻坚上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积极开展生产和管理上优化创新,加快将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推进产业现代化、鼓励建筑业工厂化的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及技术条件形成后,在建筑企业中推广工厂化的运作模式,也会因拥有这些外部条件和企业技术能力支撑而具有现实可操作性,这也是促进“建筑业工厂化”在我国快速发展和被建筑企业广泛认可的关键所在。
      再如,观念及习惯改变的问题。“建筑业工厂化”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建筑业生产方式的缺陷,利用工厂化生产、机械化施工能够大大降低项目工期,使建筑产品能更快被交付使用,方便快捷。但也有人指出,建筑业工厂化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多为钢结构,在工厂流水线上制作主体结构部件,然后运至施工现场组装,这样让建造建筑物的过程如同生产汽车一样,“建造”更确切来说变成了“制造”。但是建筑交付产品中很多都是房屋住宅,作为安居的场所,钢结构的房屋住宅相对传统单元房稍显缺少些人性化、温情的感觉,很多人都习惯了“万丈高楼一砖一瓦平地起”,在他们看来,自己的房子若用钢铁这类生硬死板的东西像搭积木一样组建起来,多少心理上会有些别扭,毕竟住宅不是厂房。人们的居住习惯要求住宅富有人情味,对传统建筑方式建造出来的房屋住宅更是建立了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和信任。高度依赖于工业生产的这种新型房屋建筑方式,在短时间内恐怕很难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因此,要广泛利用媒体广告宣传和房地产销售公司推介等渠道,赋予工厂化建筑更多绿色、高效的现代化文化内涵,突出强调其相对于砖混结构建筑物更加环保节能、高品质、易改造等特点,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其居住习惯,为工厂化的建筑培育更加强劲的市场需求,需求市场决定供给市场,“建筑业工厂化”的发展也会因有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试水工厂化而更有活力。
      当今社会,技术创新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由于信息科技进步引发的工业变革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产品和服务的提供借助科技的先进性和适用性能够更为快捷高质、环保健康。在世界范围的建筑市场上,具有主宰和统治地位的仍然是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实力、强大技术研发能力、践行在管理及经营理念前沿的大型企业,它们引领着世界建筑产业的发展潮流,影响着世界建筑产业的发展方向。如何抓住国内及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加快行业经营理念的优化创新,培育技术研究、发展及应用能力,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我国建筑企业前面一项既必要又紧迫的战略任务。
      毫无疑问,“建筑业工厂化”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为响应上述挑战而做出的积极探索。然而,我们也能够预想到,由于经济、体制、科技、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建筑业走向工厂化”在我国全面推行仍会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生产组织形态,它势必会对传统的建筑行业造成较大冲击,在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让我们棘手,甚至难以应对。比如:如何解决机械化生产代替人工作业而带来的过剩劳动力安置问题;如何缓解企业既有的组织基础条件与工业化生产要求相距甚远的矛盾;怎样寻求“工厂化”前期投入大、周期长与企业资金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等,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倾斜,离不开行业领军企业在工厂化经营理念上的示范式践行和经验分享,更离不开企业自身在技术、生产、科研一体化上做出的勇敢尝试。未来任重而道远,但就“建筑业工厂化”这项致力于产业创新的战略举措而言,它“科技兴业”、“利国利民”,绝对值得我们每一个有追求的建筑企业付诸满腔的热情,建立极大的信心,努力创造条件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


友情链接: 企业文化咨询 公司内网